(鄉村行·看振興)安徽黃山:去九宮格分享賞花經濟綻放美麗效應_中國網


2月18日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節氣。古語云:“春雨能肥萬樹梅。”雨水節氣也九宮格正是梅花的盛花期。

走進位于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的千年古村潛口村,亭臺古塔前、徽派民居的房前屋后,各色梅花在雨中悄然綻放,一朵朵梅花花瓣蘸著小雨滴,與青磚黛瓦的徽派建筑相互映襯,吸舞蹈場地引市民游客雨中打卡。

“今天剛好路過這里,看到雨中的梅花和徽派建筑相互映襯,有一種煙雨江南的感覺,別有一番風味。”黃山市市民汪謙謙說。

近年來,潛口鎮立足資源稟賦,緊緊圍繞建成以旅游文化生態為特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的目標,引進“內葵馬5號”、美斯特等鮮花品種,通過“賞花經濟”釋放“美麗效應”,賦能鄉村振興。田園澄塘、藕遇東山、花海蜀源等“一村一品”大力發展,分享徽風皖韻和美鄉村進一步呈現。

據悉,潛口鎮以“荷”為媒,聚力打造“夏賞荷花、秋采蓮蓬、冬春挖藕”的立體種植模式,充分抓住荷花的“一年四季”。夏日里,千畝荷塘碧葉連天、粉荷搖曳,成為鄉村旅游的亮麗名片;秋收時節,蓮蓬小樹屋飽滿、蓮子清甜,為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;冬春之際,藕田豐收,發展“訂單農業”,進駐天潤發等21家超市,并與“田園徽州”深化產銷合作,年銷售蓮藕超10萬斤,助力東山村集體增收3會議室出租0余萬元。

該鎮投入160萬元建成1100畝菊花生態綠色標準化基地,利用黑光燈、誘蟲黃板及除草地膜實現500畝菊花病蟲草害綠色防控,采取“企業+村集體+經濟合作組織”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,直接帶動周邊菊農增收。

據介紹,該鎮還圍繞“向日葵+其他觀賞作物+古建”思路,打造“向陽蜀源”,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實地問診,將采用農家肥和殺菌劑方式改良原有73畝土地,依據土壤情況更新升級葵花品種,總面積擴至103畝;按需增添“十月葵花”基地“非遺舞草龍”表演場次,截至目前,以“葵”為媒,助力蜀源村集體增收30.26萬元。

潛口鎮相關負責人表示,潛口鎮將解鎖“醫養潛口”“田園澄塘”“水小樹屋養蜀源”等文旅特色模式,依托“呈靈潛”風景道而開發出的“莫奈花海”“花開半夏·藕遇東山”“東山菊花節”等活動,將沿線鄉村“串珠成鏈”,構建立體式生態康養度假圈,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。(江大俊 洪宛柔 朱孔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