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網/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(記者 王振紅)7月20日,“科學與中國——千名院士·千場科普”行動一周年系列科普活動在京舉行講座。中國科學院副院長、共享會議室黨組成員常進出席,“科學與中國”組委會主任、中國科學院學部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楊玉良出席并致辭。
7月20日,“科學與中國——千名院士·千場科普”行動一周年系列科普活動在京舉行。圖為活動現場。
當天上午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教授作了題為《論天地互聯的智能遙感衛星與應用——從珞珈衛星到東方慧眼星座》的科普報告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舞蹈教室教授作了題為《高溫超導》的科普報告,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教授圍繞《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》作了報告。報告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家教士、中國科學院學部科普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武向平主持。
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教授。
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、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教授。
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會議室出租戚發軔教授。
楊玉良在致辭中指出,中國科學院學部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,始終把“開展科學普及、提升公眾科學素質”當成重要使命,要立足科技向善的價值導向,要以服務社會、造福人類為目標,使科學知識和創新成果,能夠被社會公眾廣泛地獲取和更可靠地利用,形成科技與社會互信互動的良性關系、促進社會對科學技術的認知和響應。
自“千名院士·千場科普”行動啟動以來,廣大兩院院士率先垂范,通過科普小樹屋報告、訪談、視頻、圖書等多種形式,開展逾千場科普活動,足跡覆蓋30個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,走進香港、澳門特別行政區,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和廣泛好評。
為進一步加強“科學與中國”科普工作,當天下午還舉行了“科學與中國”科普工作座談會。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局長王篤金指出,進入新時代,面對新形勢、新要求,科普工作責任重大、使命光榮,要把“科學與中國”打造成凝聚科技、教育與文化界力量的一面旗幟,充分彰顯科學普及的知識價值、生活價值、社會價值、文化價值和未來發展價值,協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,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。
“科學與中國”數訪談字化管理與科普服務平臺也于當日上線并投入使用,該平臺將實現院士科普資源的長期保存和高效利用,為高質量科普資源惠及更廣大民眾提供全面、融合的數據資源。
中國科學院、中宣部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中國工程院、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相關司局領導、地方科協代表、地方院士聯絡處代表和部分科教界專家出席了本次活動。本次活動由“科學與中國”組委會主辦,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研究支撐中心承辦,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、國家開放大學協辦。